查看原文
其他

不做人际关系中的“殖民地”

武志红 李雪爱与自由 2020-10-21



文 | 武志红



“难得糊涂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清官难判家务事…”我们社会中有太多类似哲言,教导我们不可太较真。



然而,当你秉持糊涂哲学时,就必然会陷入纠缠、粘稠的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中。


想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,就需要形成界限意识。可以说,界限意识,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开始。



- 1 -



“糊涂哲学”和“界限意识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图景式对比:



大概是2006年,我第一次出国,去了波兰和俄罗斯。在波兰时,因为是摄影师汇聚的团队,大家特别要求去拍农村,于是去了波兰古都克拉科夫旁的一个农村。


图景 ① 在那里,我看到一家家都离得很远,普遍没有围墙,就是用铁栏杆或木栅栏围一下,并且院子里和院子外,特别是家门前,种的都是花。这副图景让我有些小震撼,我想起了我的老家。


图景 ② 我是河北人,我们那里的农村,是一家家紧挨着,一点距离都没有,但同时又会盖很高的围墙。


这种紧挨着,让我想起排队时,常有人紧紧贴着你。我对这个很敏感,会回头看后面的人一眼,警示对方离我远点。但有时这一眼不顶用,必须明确说“请离我远点”,对方才会离开一点。这样的人,该是非常缺乏界限意识吧。


不同的人际关系,有不同的心理空间。当距离太近,就会产生被入侵感,并因此会引起纷争。


我老家农村就是如此。大家的房子紧挨着,一点距离都没有,因此常发生各种争执“你家房子比我家高了,你家房顶上放了什么东西是针对我家的,妨碍了我家风水…”


严重的时候,这会引发血案。刚刚有报道称,一男子杀了邻居家几个人,而起因就是地盘之争。


紧挨着的同时,又会建高墙。这和我见过的波兰农村正好相反:他们是相隔很远,而只有栅栏,并且栅栏也很矮,普遍才一米高一点。


珠三角一些地方更夸张,常见到这样的房子:下面窄,上面高,好像要把房子盖到别人家地盘似的,同时一样也在建高墙。


我旅行偏少,但我看的照片中,也常看到,欧洲的农村普遍是一家家离得有一段距离。


距离产生美,在这儿也一样适用。


瑞士有个小镇,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。前不久传出新闻,镇里决定不允许游客拍照,如果你拍照的话,会罚款,不过就是象征性的,罚款非常有限。镇长的说法是,我们这么漂亮,拍照了你们会自卑。


这个小镇,和我们在各种照片中见过的瑞士小镇一样,都是一家家散落在山坡上,彼此相隔很远。



这不仅是房子,也是人际关系的象征和隐喻。有人会问“共生关系一定就不好吗?这样不是可以很亲密吗?”关于共生关系的坏处,我再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下。


多数人想追求卓越,然而当你缺乏界限意识时,也许这会导致你的内在并不愿变卓越。因为如果你的家庭是共生式的,那么你变优秀了,你就会背负上这种家族使命:家庭的未来都靠你了,你不能独自享受你的优秀,整个家庭都依赖你。


如果这个负担太重,你会不愿意。譬如,我一位男性来访者,小伙子很帅,并且上了很好的重点大学,按说前景很好。但本科班毕业三周年聚会时,他发现自己收入最低,才三千块,而同学们普遍上万,甚至有月薪几万的。不仅如此,他还一身病。


深入他的故事发现,他太恐惧变优秀了。因为他的父亲说:“我和你妈都老了不行了,你们仨孩子,谁混得好,谁养全家。”这个“全家”第一重要的,就是超级自私贪婪懒惰无情的巨婴父亲。


这让他非常害怕,为了不承担这个责任,他宁愿不优秀。



- 2 -



三种界限



“界限意识”这个词其实表达力不够,更有力的表达是“地盘意识 ”,你必须确立一块属于你的地盘,你的空间,并能守住这个地盘,你才有可能走向最终的目标: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。


你能守住自己的地盘,同时也尊重别人的地盘,这两者结合在一起,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。


界限意识,是人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东西。形成了明确的界限意识后,一个人就可以活得简单清爽有力。


界限意识分三种: 地理界限 身体界限 心理界限



地理界限,就是地盘意识


我们的家,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地盘。我们需要向别人传递出这种地盘意识:这是我的家,这是我的房子,你不能入侵。你来我家是客人,我让你走,你不走,我有权力驱赶你。


我们知道,在美国如果你入侵对方的家,而主人让你走你不走,主人甚至打死你都不负责。美国今年有这样一个新闻,五六个青春期的孩子,拿着刀枪进入一个华人家庭,试图抢劫。华人夫妻开枪,击毙了一两个,其他被警告,都爬在地上不敢动弹,纷纷就擒,而这对夫妻最终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

这就是地理界限。



身体界限,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本概念


你必须要知道,它有多重要。


首先,一般环境下,动不动摸别人、别人距离太近,是很不礼貌的事。还有像夹菜逼酒等事,都是在试图管别人的身体,这是共生文化中的东西。你观察一下就会知道,这和权力有关,历史上很多逼酒的故事,都是权力高的,在逼权力低的。


其次,人的身心有一系列的防御机制,当你不能在守住界限,在你的身体以外划出你的地盘,那你就会在身体内部划界限,而被你划出去的身体部分,就会出问题。


很多身体问题,如嗓子太容易发炎、肚子太容易痛、一些皮肤病、听力受损和视觉受损,都是在用身体表达界限。


例如中日韩三国的孩子,太多近视眼,心理上的原因是,因在读书这件事上他们不能说了算,于是就用视觉损失来表达“我不想读”。或者说,自己的视觉不是自己说了算,而是父母和老师说了算,干脆就去伤害它,以此表示我才是我眼睛的主人。


听力也是。我见过很多人,常是男士,一直听母亲诉苦妻子唠叨,又不能说出干脆利落的拒绝,最后听力出问题。


我们再重复一下这个观点:当你不能在空间上设置地理界限,即守住你的地盘时,就意味着你守不住自己的界限了,这时,你就会在身体内设置界限。


身体界限,也是一种地理界限。但当你在身体内设置界限时,就意味着你身体的一部分被别人过度入侵和使用,而这部分会出问题,会生病。


当身体界限也不能守住时,一个人就会设置严重的心理界限。于是会导致这样的情形:这个人表面上非常坦诚,但内心深处的秘密,谁都不会说,甚至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。



心理界限,就是隐私权


我的隐私不必告诉你,我心理想什么,这是我的自由,我不必让你知道,除非我愿意。


心理界限,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保证。如果一个人不能守住心理界限,他就会损失自己的心理地盘,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。


金庸的小说中,会美化一种男人,如段誉、张无忌和郭靖。我第一次读《天龙八部》时就觉得,天啊,段誉怎么这么像我!(除了相貌)


别人问他一句,他简直恨不得把自己一辈子的事告诉对方,一点都不设防。张无忌和郭靖也是如此。


他们是经历了各种可怕的事情后,才勉强学会了一点保密意识,但当对方是自己人,而问他们话时,他们还是完全坦诚。我就是这种人,所以导致我在文章和讲课时自我暴露过多。


我本来以为这是坦诚,但后来和我的精神分析师深入探讨时,才发现,这其实是恐惧。关于这一点,我以后会写文章详细阐释,今天就不展开了。


界限意识,其实就是要对方说:“我”不想配合“你”。


在共生关系中,这样表达会很有张力,我们会惧怕伤害到对方,特别是对方有严重的“全能自恋”和“自恋性暴怒”时。但我还是不想配合你,那该怎么办呢?


我们习惯性的会使用这三种说法:


不是我想拒绝你,是我的身体太差了,譬如太累了。

不是我想拒绝你,是你的要求不合理。

不是我想拒绝你,也不是你不好,而是客观因素,让我不能满足你。


这三种招数中,第种要特别警惕。如果你常使用这一招,你的身体势必会出各种问题。并且我们也可以反推一下:我的身体这么差,我常觉得累,是不是我常使用这个说法?是不是我守不住自己的身体界限?


这三种招数,都是一个意思:“我不!”


你可以试着干净利落地做这样的表达,你会发现你表达得越清爽,别人也越是能接受你的拒绝。


当然,我们社会也的确有太多的超级巨婴,活在严重的“全能自恋”和“自恋性暴怒”中,如果你拒绝对方,可能会招致报复。


那么你也要懂得,当你使用复杂的拒绝招数时,这本质是怎么回事。



- 3 -



界限意识的对立面,是共生



界限意识即:我的事是我的事,你的事是你的事。我的事,我说了算,你的事,你说了算。我的事,不需要和你达成协议,你的事,我也不想管。我们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间时,必须经过对方允许。


共生意识即:我的事是你的事,你的事也是我的事,一切都是我们的事。


我们社会的人际关系,都带着“共生”性质,这是各种糊涂哲学的根源。



老外电影里,大家都很较真,这就是界限意识。我们一团和气,可能就是共生意识导致的。


共生的本质,是为了“剥削”。而共生关系的最初原型,即母婴关系,也是为了满足婴儿对母亲的剥削和使用。


心理学家玛格丽特·马勒将0-6个月的婴儿期称为“正常共生期”,就是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才是正常共生,以后的共生都是“病态共生”。


很多妈妈都喜欢说,我的孩子和我是朋友,他们对我无话不说,他们没有秘密。非常有意思的是,讲这种话时,其中的孩子多是青春期孩子,按说他们是叛逆性最强的,但竟然成了没有秘密的孩子。


如果这是真的,那就意味着她们的孩子地理界限、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,都被妈妈侵略了。


当然也是必然的,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悄悄地树起界限,只是有时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悄悄地划了界限。


正常共生的基础是,六个月前的婴儿是无助的,能力是最差的,必须和妈妈共生在一起,依赖妈妈的帮助,通过“剥削”妈妈才能生存下去。有些妈妈能感觉到,宝宝好像要完全霸占自己。


共生关系中有两组心理矛盾:付出与剥削;控制与服从。


即:谁剥削,谁被剥削;谁说了算,而谁只能听话。


婴儿需要这种感觉:我无情地在剥削妈妈,我还说了算。


这样,他、她可以形成这种体验:我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个世界。


不过,婴儿一旦有了基本能力,那么,随着他能力的增强,母亲和其他养育者就需要不断教他明白:“我”和“你”之间有界限,你能自己搞定的事,尽可能自己去搞定,我不允许你继续无情地使用我。


其实一旦有了能力,小婴儿一样会急着去使用发展自己的能力,并且会因此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,这是“自我效能感”的基础。


小婴儿的这种愿望是如此强烈,以至于英国有调查说婴儿开口说的第一个词,最多的是“不!”。他们要用这个词,来和妈妈划出一个界限来。


同样的,父母等养育者,也要给孩子树立界限,让孩子懂得,他们严重入侵别人时,别人是不喜欢的、是愤怒的。


催眠大师米尔顿·艾瑞克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:

-

他的一个外孙女,五六岁大,一次骂了自己妈妈,还打了妈妈。艾瑞克森要求小女孩道歉,小女孩拒绝。艾瑞克森就抓住了她的手,对她说,你不道歉,我就不松手。


艾瑞克森曾全身瘫痪,后来靠自我催眠治疗恢复,但仍然半边身体乏力,而另一边的身体,因为补偿性的原因,就很有力。艾瑞克森用这只很有力的手,紧紧抓住小女孩的手,而小女孩也用最大的力气反抗,艾瑞克森感觉,“就像两个大力士在较力一样”。


这足足持续了几个小时,最后小女孩服输了,对妈妈乖乖道歉。这就是在树立界限,让孩子知道,她不能攻击和辱骂妈妈。

-


更深含义是,世界不是完全按照你的想法运转的,你和别人之间,是有界限的。


作者 | 武志红

来源 | 武志红    ID | wzhxlx



捕捉↑这个二维码

在微信客户端,瞄准这个二维码

按住它——要长——按,识别它

关注微信公众号:李雪爱与自由




或者,这里↑有一个现成的二维码 ^_^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